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,为何仅授大将?除了站错队还有一重要原因

八路军120师首要是由红2方面军、陕北红第27、第28军和独立第1、第2师为主组成的。其时国民党方面给的编制是乙种师,师辖两个旅,旅辖两个团,全师总军力14000余人。改编完成后不久,贺龙就带领师主力从陕西富平动身,东渡黄河,开赴山西抗日前哨。359旅旅长陈伯钧则带领第718团、师间谍营、工兵营、炮兵营和辎重营共6000余人留守陕甘宁边区。<\/p>


<\/p>

也便是说,120师把一小半军力都留在了后方。后来为了增强黄河河防的力气,王震的359旅也从前哨调回,不久后又开赴南泥湾从事大生产运动。这样一来,贺龙手中能够用来和敌人作战的主力部队现已缺乏一个旅。加上晋绥和晋西北一带地瘠民贫,120师的开展因而受到了不小影响,到抗战成功时才只要十几万人,规划远不及115师和129师。<\/p>


<\/p>

尽管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,120师的开展不像115师和129师那么迅猛。但在抗日战场上,他们的奉献相同十分明显。据统计,抗日战争期间,120师主力部队共和日伪军作战一万余次,毙伤敌军十万余人,俘敌18000余人,为抗日战争的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。1955年大授衔的时分,120师的师长贺龙被颁发元帅军衔,副师长萧克被颁发大将军衔。<\/p>


<\/p>

其时八路军正副师长总共6个人,只要萧克一人不是元帅,为何会呈现这种状况呢?除了站错队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至关重要。咱们先说站错队的问题。1935年冬天,老蒋集结130多个团的军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议多路攻击。其时红二和红六军团的总军力加起来只要两万余人,不只军力远远不如对手,火力也相差许多。<\/p>


<\/p>

赤军奋战多日,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,被逼脱离苏区开端长征。通过大半年的艰苦转战,于1936年6月初的时分在理化以南的甲洼区域和红四方面军会和。此刻红四因为南下失利,部队只剩下了4万多人,张国焘急于把红二和红六军团拉到自己身边。因而他一面歪曲事实,一面临这两个军团的高级干部进行撮合。<\/p>


<\/p>

其时王震、萧克和贺龙等人都是张要撮合的目标。王震把张国焘的言行都报告给了朱老总,贺龙更是正告张国焘只准讲联合,不然就要对他不客气。只要萧克片面地相信了张的说法,还表达了一些不满情绪,造成了很欠好的影响。后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称:“这是我政治生活中一个最深入的经验,书此永志不忘。”这次站错队,对他后来的授衔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影响。<\/p>


<\/p>

1955年大授衔的时分,首要标准是资格、职务和战功。假如前期资格很深,但后来战功不是很明显的话,授衔也会受到影响。比方李赤然,赤军时期便是军级干部,比一些大将的资格还深,但因为后来战功不是特别明显,终究仅被颁发少将军衔。萧克大体上也归于这种状况,他赤军时期和八路军初期的资格很深,职务也很高。但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的职务和战功相对一般,没有特别亮眼的体现,因而终究被颁发了大将军衔。<\/p>